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前身国泰大戏院,曾创下了我国戏剧史上的辉煌岁月,它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10月24日,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室副主任周津菁向记者讲述了有关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的前世今生。
重庆国泰大戏院始建成于1937年2月8日,坐落在闹市区的柴家巷口,戏院地址原系四川士绅赵巨旭的私宅,由当时的文化商人夏云瑚集资经营,戏院兼有影戏功能,以放映电影为主。
戏院外,霓虹灯构成的“国泰大戏院”5个大字,吸引着往来的市民。当时,人们尚不熟悉霓虹灯之名,便称之为年红灯。戏院内有座位1500个,皆为铁靠背椅,金丝绒弹簧座垫,天花板上有6盏磨砂大吊灯,周围灯光是从墙里夹壁中射出,两边高墙各安4个排风扇。这样的设备,在1937年的重庆算十分“摩登”的。取名“国泰”,寓有国泰民安之意。这座戏院地处闹市黄金地段,耗资14万银元建成,富丽堂皇居重庆众多戏院之首。
“国泰大戏院50多年间,放映电影固然颇有成绩,而国泰之享有盛名,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公演话剧。”周津菁说,1937年,国泰大戏院首演抗战话剧《保卫卢沟桥》,此后,又以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话剧的形式,上演了《全民总动员》、《塞上风云》、《国家至上》等剧目。据统计,国泰大戏院自1937年至1943年,共演出话剧94出,为抗日救亡、为造就戏剧精英做出重要贡献。
1943年,话剧被迫停演。
新中国成立后,国泰大戏院更名为国泰电影院。
2006年9月正式定名为国泰艺术中心,2007年12月正式动工,2013年5月,国泰艺术中心对外开放。
“国泰艺术中最重要的使命是对这个城市记忆的传承。”周津菁称,抗战时期,国泰大戏院曾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和意志展示的舞台,也曾是当时海内外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展现的舞台,蕴藉着山城人民深深的英雄情结和历史情怀。“虽然岁月流逝,而国泰精神不会远离,国泰艺术中心将激发重庆人民为建设美好明天,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斗志。周津菁说。
|
|